中國生產2025必須什么樣的人才?中國的職業教育否早已號召? 圖為2016北京國際工業智能及自動化展上,觀眾在參觀工業機器人手臂 同濟大學中德工程學院對德合作歷史悠久,由中德雙方聯合竣工的國內首家工業4.0實驗室,毫無疑問走在了這方面的前茅。通過走訪這一新型實驗室,我們力圖探究中國生產2025從概念南北實踐中的過程中,對于中國職教而言,有哪些經驗可學? 當前世界工業發展轉入以物聯網、移動互聯網、大數據、云計算等新興技術為主要特征的新階段。同濟大學中德工程學院副院長、工業4.0實驗室主任陳明教授說道,工業4.0由德國政府在2013年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上首次明確提出,寓意人類將步入以生產高度數字化、網絡化、機器自的組織為標志的第四次工業革命。概念日后明確提出,立刻在全球引發了新一輪研究與實踐中熱潮。
中國政府也明確提出中國生產2025,追上世界工業先進設備步伐?! ?013年,同濟大學中德工程學院與德國科研機構合作,幾經1年時間聯合竣工了國內首家工業4.0實驗室。
實驗室使用對外開放模式,服務于同濟大學教師教學與科研、大學生科技創新及校企合作,著力培育未來的卓越工程師人才?! ∪涨?,《工人日報》記者走訪了這一新型實驗室,找尋工業4.0從概念南北工程實踐中的歷程?! W科交叉,打造出一流實驗室 工業4.0實驗室與普通實驗室有何有所不同?記者在實驗室看見,這里有機器人、數控車床、數控加工等中心加工設備、機器人減速導軌、變頻傳送帶和服務軟件等一系列硬件設備和承托軟件?! ∫粭l流水線上所生產的產品都可以各不相同。
陳明講解,各加工工件裝載了電子標簽,內置了所有用戶自定義簡化的加工任務,它可自行與機器人、機床等加工設備展開通訊,已完成既定的加工任務,這種方式轉變了原先大規模的批量生產、大規模受限自定義,構建了大規模的個性化自定義?! ≡诹魉€的另一側,記者看見一個迷你型的倉庫正在加裝調試中。
這是實驗室引進的智能立體倉庫、AGV自動導向車等硬件,構建工業4.0實驗室的縱向構建。陳說明,這一版本劃入了當前工業生產領域主要的生產元素與資源,創建起一個高度靈活性的個性化和數字化的產品與服務的生產模式,力爭淪為我國生產制造業建構數字化智能工廠的應用于樣板工程。
在教學方面,中德工程學院側重理論與實踐中的融合以及學科交叉,讓有所不同學科的人構成智能生產項目組。在工業4.0智能工廠實驗室的二期建設中,來自機械學院、電信學院、軟件學院的本科生、碩士生、博士生將聯合參予實驗室建設。陳明講解,在課程設置中,學院早已首度班車了全國第一門工業4.0課程《工業4.0導論》,并相繼發售《工業大數據》《智能工廠架構與實踐中》《智能物流》等課程;主要研究方向還包括基于信息物理系統的動態調度系統、預測性確保、智能測量等。
本文來源:太陽城集團tyc7111cc-www.poconobail.com